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UndreO

 形形式式的魍魎

把你籠罩在鬼魅之中

鑽進你的頭牢裡


你同時背負著十字架

在這滿佈荊棘的苦難之路

在這他者的地獄和黑暗

走路   拖出了一條血路


那是我和「學習的孤獨感」初次見面……

我在一番「險阻」下升上中三,隨即又面對選科的抉擇。同時,由於我數學的根底差,每天的日程都是數學,在數學的世界裡輪回。我們嘗試了解現實世界的美好,而同學熟悉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學派亦是同道,他們認為數學能讓人認知現實世界的美好。可是這數學的輪回卻把我的身體留在原地,而遠遠的帶走了我的腦袋,周遭的人與事被我無視和忽略,與朋友的關係自然較疏遠。我這才驚覺學習原來是孤獨的,總要孤軍作戰。

「建牆易,破牆難」,升上高中之後,「學習的孤獨感」不跌反增。因為在文憑試的陰霾下,人與人之間會不由自主地築起一道又一道的牆,用來保護自己。「一試定生死」,周圍的人總會不斷提醒我們要功利,求學是為了求分數。例如學校會以名次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本能,讓你為自己的名次感到不甘、羞恥,企圖令你變得「上進」,將今天在旁的戰友視為他日在文憑試戰場上要一一斬殺的敵人。在這種像叢林之中,「弱肉強食」的氛圍之下,友誼可以純粹嗎?當「君子以同道為朋」將不復存在,只剩下「以同利為朋」的關系,實在教人感到無奈和惋惜。

近日《鏗鏘集》播出的「功課奴隸」當中,小學恐怖的功課量逼得子女患上精神病,引起了社會迴響。然而,這種變態的機械式操練並沒有在中學消失,只是「換湯不換藥」,由功課變成了試卷。還是我那位就讀中大醫科的朋友說得妙,「當你能操練試卷到一個地步——不加思索地像機械人一樣找出答案,回答試題,在考試中,自然無往而不利、得心應手。」看似荒謬,卻著實是現今考試的寫照。每份試卷都有著他的「八股文」色彩,甚至連中文寫作都變成了考核學生對評卷準則的觸覺,根本容不下一點天馬行空的創意。小學生在TSA的壓力下問出「我的生存是為了功課嗎?」,我們中學生不也是一樣嗎?每天把自己禁錮在圖書館、中文室、自修室裡面,操練各科的歷年試題,為的只是成績單上的數字而弄得心力交瘁。是故,質疑自已的存在,萌生「我們的生存是為了DSE嗎?」之類的念頭,實在是正常不過。

人與人之間的牆雖然厚,卻起碼是無形的,但倘若自已的心靈有縫隙——理想與現實距離極遠,那才是最痛苦。我們在這文憑試的路上,只可以掏出自己的心臟,把夢想,改為不切實際的痴心妄想;把初心,變為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把志向,變為金錢至上的物質主義。不要直視自己的內心,要逃離它,催眠它,對它說:「一切很快就會熬過去」。


學會享受「獨學而無友」,習慣獨來獨往,品味學習的「學習的孤獨感」,如此一來,你就能在這文憑試中取得成功。

2 意見:

  1. Dont take it too far mate. You need friends who support you. You need to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ell. Life is really not about exam. Strike a balance. Otherwise, adapting and even enjoying loneliness will deprive you of your communcating skills, leading you to a less colourful journey at university.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for your kind words but I'd say it is the essence of DSE. Since six-formers have to go through cut-throat competition in the HKDSE in order to enter university, loneliness seems to be unavoidable while pursuing academic studies. Granted, life is not merely about the DSE, but it is obviously a watershed for one's life. And in reality, I'm not alone in the long battle of DSE, there are friends who give support to me and I believe that I have fairly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haha).

      刪除

 
Toggle Footer